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西方教育思想家中,最早明确提出“白板说”的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2,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制的西方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3,我国彻底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是

A.1984年

B.1900年

C.1905年

D.1911年

4,《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年份是

A.1986年

B.1993年

C.1994 年

D.1995年

5,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学生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发展的平衡性

B.发展的顺序性

c.发展的阶段性

D.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下列德育模式中强调“学公关心”的是

A.社会行动模式

B.社会学习模式

C.体谅模式

D.认知模式

7,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属于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8.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该测验是

A.标准参照测验

B.标准化成绩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教师自编测验

9,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布鲁纳

c.杜威

D.斯金纳

10,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是

A.建构主义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行为主义教学

D.认知教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12.199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制的方案一王成学制,即通称的制。

13,教育事业费主要由和公用经费两部分组成。

14,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

15.教师管理方法包括行为控制、思想教育、自我教育和

16,我国目前教师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评价、一、领导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五种方法和途径来进行。

17.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反应。

18,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和两大类别。

19.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一、情境或条件和表现水平或程度。

20.在教学内容上借助精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双轨制

22,教育成本

23,学生的发展

24,元认知

25,信度

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简要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7分)

2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学生管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7,简述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

28,简述教师专业训练的主要内容。

30,简述布鲁纳发现法的特征。

31,脑科学研究对人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32,试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33,试述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3分)

34,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进入学校,走进课堂,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但是,也有部分老师说,自己不懂计算机,也不会上网,同样救书育人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对学校花大量经费进行信息化建设,感到不解。

请运用所学知识,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в 3.с 4,в 5,A 6,с 7,A 8,с 9.D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制度化教育 

12.“六三三"

13,人员经费

14.行为规范

15,动机激 

16.同行评价

17,情感

18,辅导行为

19,行为动词 

20,范例教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

22,是指培养一个学生本身平均所消耗的全部教育资源。

23,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24,又称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25,是指一个测验测量其所要测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简要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7分)

26,错。(1分),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2分),教学质量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教学质量管理(1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1分);全员教学质量管理(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27,(1)过渡性。(2分)

(2)非正式性。(1分)

(3)多样性。(1分)(4)互补性。(1分)

28.(1)专业意识。(1分)

(2)专业态度。(1分)

(4)专业技能。(1分)(5)专业品质。(1分)

29,(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1分)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1分)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1分)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1分)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1分)

30.(1)强调学习过程。(2分)

(2)强调直觉思维。(1分)

(3)强调内在动机。(1分)(4)强调信息提取。(1分)

31.(1)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与功能(2分)

(2)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学习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1分)

(3)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1分)

(4)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促进作用。(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1)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2分)

(2)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1分)

(3)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分)

(4)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2分)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2分)

(6)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2分)

33.(1)可实践性原则。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2)

(2)可满足性原则。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2分)

(3)可接受性原则。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2分)

(4)多样性原则,选择的教学内容多样化。(2分)

(5)正面效果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同样的教学内容有可能产生许多结果,既包括正面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效果。(2分)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3分)

34,(1)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2分)

(2)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技能,关于收集和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关于形成和创造个人信息的能力,应当是教师首先需要具备,并帮助学生掌握的基本信息素养。(3分)

(3)国际互联网进入教育后,教育研究也开始重视对虚拟教育的研究,出现了虚拟教室、虚拟学校之类的新概念、新现象。(2分)

(4)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师生互动不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事实。教师是认识较多者、是正确答案的拥有者、是答疑的责任者的角色,将无法继续扮演。用教材限定教学内容、用教室限定教学对象的形式已经不存在了。

面对这样的变化,如何当老师,对所有即使学术深厚、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都是新问题,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下,作为教室,必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4分)

(5)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与文化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此,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2分)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