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是

A.正教育

B.非正式教育

c.正式教直

D.正规教育

2,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学生监r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属于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要求的是

A.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

B,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

C.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

D.按照关的规律对劳动产品进行加工

4,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5、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教师与行政人员

B,教师与学生

C.教师与校长

D.教师与教材

6.学习者持续一贯的指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A.学习策略

B.学习心理

C.学习迁移

D.学习风格

7.1968年,先提出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词的学者是

A泰勒

B.布鲁纳

杰克逊

D.多尔

8,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凯洛夫

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走半根草去”所体现的教育信条是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娴热的教学基本功

c.教育理论知识

D.文化科学知识

10,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是

A.斯密斯

B.泰勒

c.杜威

D.赫尔巴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13.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结合。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在《》首次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15,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16,认识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17.一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18.是一种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19,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是由英国学校德食专家所创立。

20,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教育情况、改进教育效果、区分教育水准、激励教育热情和E、名i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9,共15分)

21.终身教育

22.人文主义课程论

23,非智力因素

24,道德两难25,学业评价

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简要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7分)

26,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7,简述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8,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些新的挑战?

29,国内外因材施教的探索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30,简述编制课程的基本要求。

3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哪些主要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邀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3,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理论假改的主要观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 13分)

34,某历史老师在教“大乡起义”时说“上一课我们已知道,泰始皇消灭六圆,一统天下,可谓了不起。但在他当了皇帝后,千了些什么事?他和他的王朝最终结局如何呢?答案就在今天要学的“大泽多起义,一课中,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看谁最先找到结论。”

你认为该老师采取了何种教学策略?请结合案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в  2.с  3.в 4.D  5.в  6.D  7.с  8.A  9.A  10.в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普通教育学

12,狭义的教育目的 13.生产劳动14.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5.教育(学校教育)16,认知结构

17,课程标准18.意义学习

19.麦克费尔

20,引导教育改进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22,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以承认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

23,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24,即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道且两者不可兼顾的冲突情境或问题25,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T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情况下认 行为上的变化信息租证据,j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J、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简要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7分)

26,此观点不正确(1分),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技受关系(2分),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2分),师生在道德1是相互促进关系(2分)。

五、葡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25分)

27,(1)教育国家化:(2分)

(2)初等教育义务化:(分)

(3)教育世俗化:(1分)

:4)教育法制化

28,(1)更加注重能力增养:(1分)

(2)更加注重数学的个别化;(1分)(3)更加采用现代科技手段:(1分)

(4)健更加注重情感、创造性教育。(2分)

29,(1)按学生的成绩分班:(1分)

(2)按学生的智力分班:(1分)

(3)按学习的内容分班:(1分)(4)双重进度的教学:(1分)

(5)按单元组织教学。(1分)

30.(1)合目的性:(2分)

(2)a科学性:(2分)

(3)合发展性。(1分)

31,(1)过分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主,以讲授间接经验为主,沿袭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传统:(2分)

(2)学科或分科课程占主导地位:(1分)

(3)以学科逻辑来组织教材,强调教材的系统性:(1分)

(4)课程的规范程度较高,习惯以教科书为课程的范本。(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1)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2分),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2分)

(2)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3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2分),促进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2分);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2分)

33.(1)认知道德发展模式的主要代表入物是美国学者科尔伯格,他从道德判断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来建构该模式的理论假设。2分)

(2)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1分)

(3)道德判断内容是指对道德问题所作的对与错的回答,道德判断形式是指道德判断的理由及说明理由过程中所含的推理 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2分)

(4)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分)

(5)冲突的交往和生活精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1分)

(6)在道德教育层面,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认为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逐步提高。(2分)

(T)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1分)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3分)

34.(1)导入策略(或&念导入)(1分)

(2)集中学生注意方(2分);引导学生兴趣(2分);明确学习目标(2分);铺垫后维学习(2分):沟通师生心理(2分)。若能结合例,言之右理,的情给12分。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