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2月27日起正式提供区域服务,范围覆盖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这个卫星导航系统叫

A.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D.神州卫星定位系统

2,2012年6月27日,中国宣布在南海地区对外开放九个海上区块,供与外国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此外,海南省宣布将西沙群岛的四个区域划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这些决定联同设立三市构成了中国加强在南海地区维护主权的“组合行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是

A.建立南海无核安全区B.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c.搁置争议,共同开发D.建立南海经济合作区

3,2012年10月12日中国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

A.和平奖

В.文学奖

c.物理学奖

D.化学奖

4,2012年5月6日新华社报道,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的是

A.罗德里格斯

B.查韦斯

C.尼古拉·萨科齐

D.弗朗索瓦·與朗德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是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现实依据是

A.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的科学把握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维承

c.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大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7,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左”倾错误的人提出了“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搞所谓的一次革命论”,这种错误倾向的实质是

A.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B.割裂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C.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D.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9,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集体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市场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10,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c.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c.有步骤、有重点的开放格局

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

12,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名义所有与实际所有的关系

C.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D.对外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13,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我国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c.我国建设资金不足

D.我国社会资源相对不足

15,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个民族平等、团练、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及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差异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16,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涵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提供丰富多彩文化产品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普及公民的科学文化知识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主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

A.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的平等互利

c.一个国家的民族矛盾问题

D.一个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19,首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瓦资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

20,中国共产党作出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和利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是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党的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未选、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多哈气候变化会议于2012年12月8日通过决议,从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拒绝加入第二期承诺期的国家有

A.俄罗斯

B.日本

C.加拿大

D.新西兰

22,2012年6月1日,启动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国内外金融市场在

A.中国北京

B.中国上海

c.日本东京

D.日本名古屋

23,毛泽东概括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C.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D.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觉醒

25,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道路包括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D.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一手抓繁荣,手抓管理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27,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A.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B.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C.彻底借宿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港澳的终结

28,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29,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0,习近平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突出问题。有的脱离群众,对群众的感情淡漠了,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执政党之所以容易脱离群众的原因在于执政党

A.手中有权力

B.有资源的调配权

C.容易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一切依靠命令行事

D.也是由有血有肉的个体组成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3,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4,简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做好的工作。

35,简答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36,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科学含义。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5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称,中方频繁侵犯日本领海、领空和防空识别区:中国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开始努力寻求海洋资源,企图通过改变规则或高压胁迫手段拿走别人的领土和领海:中方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民众灌输反日情绪,制造社会反日气氛,破坏中日友好关系。

—自人民日 2013-02-23

【材料2】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探索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通过援助和投资等方式,真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性问题治理,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材料3】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结合材料回答:

(1)对材料1进行评述?(7分)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阐述中国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8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в 2,с 3,в 4,D 5,D 6,A 7,с  8,A 9,D 10,c 11,в 12.A 13,с  14,A  15,с  16,A  17,в  18,A 19,в  20,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ABCD 22,BC 23.ABD 24,ABC 26,ABCD 27,ABC 28,ABCD 29.ABCD 25,ABC 30,ABС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1,答:错误。(1分)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以及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香不断的巩围和发展,关键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上。(3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手段之一,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分)

32.答:错误。(1分)

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2分)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主义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4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3.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具体来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5分)

34,答: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3分)

第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2分)

第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和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特别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2分)

35,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分)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1分)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1分)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1分)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分)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36,答:(1)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4分)

(2)科学含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和诺相处的社会。(3分)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1分)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1分),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分)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5分)

37,答:(1)0安培晋三不顾历史事实,信口雌黄,大放厥词,攻击抹黑中国,煽动地区国家对立,以达到日本继续侵占中国钓鱼岛的目的,这暴露了安培极不负责任的政治阴暗心理。(3分)

②日本军国主义上个世纪发动的侵略战争给邻国、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政客不仅不反省侵略历史,相反发表一些不利于国家之间正常交往的错误言论,日方说中方破坏中自关系,完全是倒打一耙。中日关系出现今天的局面,完全是日方一手造成的。(2分)

③在对日关系问题上,中方始终保持克制,乘持最大诚意。但这绝对不意味着中方坐视日方在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上频频挑衅,绝不意味着任由中方抹黑中国国家形象。安培必须纠正错误言行,不要在破坏中日关系的道路上越来越远。(2分)

(2)中国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2分)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

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2分)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完全适用于发展同各类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关系。(1分)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2分)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分)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