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
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
C.语言D.动物本能
3.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梅伊曼(E.Meumann)和拉伊(W。A.Lay)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A.批评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
C.科学教育学D.Q实验教育学
4.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之家”出现在
A.原始社会B.奴求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是必然的
B.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C.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都是积极的
6.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专业地位的法律性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提出者是
A.泰勒B.杜威
C.克伯屈D.斯腾豪斯
8.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9.终结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活动之前B.教学活动之后
C.教学活动之中D.学生入学时
10.布卢姆倡导的教学模式是
A.发现式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1.向学生展示有关实物和教具,或向学生作示范,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叫
A.实验法B.参观法
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
12.为了解决好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必须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下列功能中不属于班级功能的是
A.归属功能B.示范功能
C.个性化功能D.社会化功能
14.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A.讲解、谈话、报告、陶冶B.讲解、谈话、讨论、感化
C.讲解、谈话、示范、参观D.讲解、谈话、报告、讨论
1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最早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17.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理发展方面的不足,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18.“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要求教师应具备知识。
19.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20.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21.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教育家是
22.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两大类。
23.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24.考试包括口试、、实际操作等方式。
25.当代学校教育中的班主任必须实行由管理者角色向角色的重心转移。
三、名称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体育
27.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28.教学测量
29.课程计划
30.德育目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3.课程内容现代化包含哪些方面?
34.在教学中应用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35.简述班主任的职责。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请根据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原理,论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必要性。
37.请论述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8.以下是小学减法的教学片段:
学生刚刚学过20以内的加法,现在要开始学减法…….教师并没有宣布这节课要学新的运算。一上课,他就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XX共有9枝铅笔,把它们分放在一个红铅笔盒一个蓝铅笔盒里。现在红铅笔盒打开了,显示是5枝,蓝铅笔盒没有打开,大家想想看,里面有几枝铅笔?”学生还没有减法概念,听了这道题,感到有点不大一样,大家沉思着,都想解开这个“谜”。教师也不急于打破教室里的沉寂。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发言了“我们学过了,要想求出未知数,就把两个已知数加起来:9+5=14。”但有人不同意:“总共只有9支铅笔,怎么能得出14呢?‘总共’就是‘和’,这道题里,和是已知数9,被加数是已知的5,而加数不知道,要求的是那个未知数的加数。”另一个学生则写出了算式;5?=9。这时候教师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只用不多的讲解就说清楚了减法的概念及其与加法的关系。
问题: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方法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B 3.D 4.A 5.B 6.B 7.D 8.D 9.B 10.D 11.C 12.D 13.B 14.D 15.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赫尔巴特
17.互补性
18.广博的文化科学19.知、情、意、行
20.集体教育21.夸美纽斯
22.综合课
23.中心环节
24.笔试
25.指导者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27.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并且得到社会承认的发展结果和教育从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
28.是借助于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29.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劳动、各种活动等作全面安排。
30.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②分分
(2)坚持培养劳动者。(1分)
(3)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分)
32.(1)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2分)
(2)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变换和创新。(2分)
(3)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1分)
33.(1)课程内容应突出基础性。(2分)
(2)课程内容应体现现代性。(1分)(3)课程内容应具有民族性。(1分)
(4)课程应具有结构性。(1分)
34.(1)要重视直观教学。(1分)(2)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2分)
(3)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2分)
35.(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分)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1分)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1分)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本题要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来进行论述。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教育具有经济功能:①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4分)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3分)
(3)教育具有文化功能:①教育能传承文化;②教育能够改造文化;③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3分)
37.(1)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2分)(2)注重质性评价甚于量性评价。(2分)(3)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2分)
(4)强调评价真实性和情境性。(1分)
(5)强调多元评价。(2分)
(6)鼓励评价中的合作行为。(1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8.(1)发现法。(3分)
(2)发现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一些事例、课题和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地阅读、观察、实验、调查、思考、讨论、听报告等途径(3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方法(3分)。
(3)使用时要求正确选定研究课题,设计出有价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2分),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2分)。
(4)结合案例分析,言之有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