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认识和处理生态危机的着重点应放在

A.生态系统水平B.群落水平

C.种群水平D.分子水平

2.下列属于按栖息地划分的生态学分支学科是

A.群落生态学B.森林生态学

C.地理生态学D.景观生态学

3.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

A.地上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

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

4.马尾松与菊花属于不同的

A.气候生态型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D.生活型

5.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阴坡环境的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失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6.导致生态位发生分化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B.寄生

C.竞争D.互利共生

7.当某个坐物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时

A.种群的增长案保持稳定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因素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8.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减少误差,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A.等距取样B.随机取样

C.额序取样D.分类取样

9.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这个群溶的

A.多度B.盖度

D.丰富度

10.引起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和食物B.温度和光照

C.湿度和温度D.光照和食物

11.从裸露的岩石表面开始的原生演替,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A.木本群落B.草本群落

C.苔藓群落D.地衣群落

12.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是

A.热带B.亚热带

C.温带D.寒温带

13.划分食物链营养级的依据是

A.生物个体的大小B.生物量的多少

C.生物的食性D.生物的种类

14.在高纬度地区,大多数鸟类(包括部分家禽)在春天进入繁殖期。在这里鸟类感受的信息是

A.食物B.光照强度

C.温度D.日照时数

15.原始热带雨林不会出现昆虫爆发的现象,而人工马尾松林却常常发现被松毛虫毁灭,这是因为A.热带雨林中生物组成结构复杂,系统稳定性高B.热带雨林中没有裸子植物

A.热带雨林生物组成结构复杂,系统稳定性高

B.热带雨林中没有裸子植物

C.松毛虫只吃马尾松

D.热带雨林中没有适宜昆虫生长的环境

16.下列属于自然辅助能的是

A.人力B.湖沙能

C.太阳能0.畜力。

17.下列不会影响生态平衡的是

A.森林砍伐B.生物入侵

C.猎杀野生动物D退耕还林

18.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一鱼类死亡今更严童的污染B.温度下降一动物皮肤收缩一减少热重散发

C.草原上兔子增加一草量减少一兔子减少D.稻田中田鼠增加一粮食减少一田鼠减少

19.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层次是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物群洛多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0.在稻田中养鱼,这种加环属于

A、复合环B.减耗环

C.增益环D.生产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温度的三基点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22.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及上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2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4.种群既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5.动物之间常因争夺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激烈竞争。

26.当某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生态因子不再对该种群产生影响。

27.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8.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9.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就越高。

30.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少了分解者,很快就会崩溃。

31.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32.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33.食物链是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也能传递一定的信息。

34.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5.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调节生态系统的种间关系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6.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解者产生的s0,太多3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8.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9.生物入侵增加了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生物进化40.人类大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林德曼将生态学研究由     分析带入    分析。

42.环境按性质划分,可分为     环境、半自然环境和      环境三类。

43.根据对环境湿度适应性的不同,陆生植物可分    为植物、      植物和早生植物三类。

44.要调查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鹦鹉种群的大小,通常采用      法;而对稻由中化幼虫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       法

45.根据种群的     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此外,这种结构还与种群的       结构共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4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结构和      结构。

47.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生物争夺同资源,一般分为     性竞争和       性竞争两种

48.在各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陆地生态系统以      食物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以        食物链为主。

49.生产者、    和         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50.保护生物多样准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       :此外,另一重要措施为          保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在热带地区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要经历哪些阶段?

52.请举例说明环境容纳量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53.请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信息类型?

54.请简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56.请论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D 4.D 5.D 6.C 7.A 8.B 9.D 10.D 11.D 12.C 13.C 14.D 15.A 16.B 17.D 18.A 19.D 20.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定性,定量

42.自然,人工

43.湿生、中生

44.标志重捕,样方

45.年龄,性别

46.水平,垂直

47.干涉,利用

48.腐生,捕食

49.消费者,分解省

50.自然保护区,迁地(易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答对其中任意5项就给满分

漂浮植物阶段、(1分)沉水植物阶段。(1分)浮叶根生植物阶段、(1分)挺水植物阶段、(1分)湿生植物阶段、(1分)本本植物阶段。(1分)

52.环境容纳量是指某个生物种群在某一环境里所能稳定维持的最大数量,例如,某个草场养羊时的最大载畜量。(2分)环境容纳量是我们开发利用资源的依据,例如,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一般应将其种群的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3分)

53.物理信息,如光照强度变化、发出声音等;(2分)化学信息,如散发体味、分泌化感物质等;

(1分)营养信息,如草原返青;(1分)行为信息,如蜜蜂舞蹈。(1分)

54.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3分)然而,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却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阿伦规律(Allen's rule)。(2分)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