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09年1 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28日定为
A.藏历新年庆祝日
B.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
C.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D.喇嘛教祈祷日
2.2009年1 月27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并命名为
A.中山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长城站
3.“本同根、本同祖、本同源、血脉长:祈和平、祈和睦、祈和谐、四海囊。”2009年3月29日,海内外嘉宾聚集在黄帝故里,寻根拜祖,为中华祈福。此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办地点在
A.河南省新郑市
B.北京市
C.河南省郑州市
D.西安市
4.2009年2月10日-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亚非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被誉为
A.“和平发展之旅”
B.“友好合作之旅”
C.“暖春之旅”
D.“破冰之旅”
5.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28日-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A.建立应对危机的理性政府
B.树立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勇气
C.构建危机后的世界
D.发挥联合国应对危机的作用
6.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活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
A.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80周年
7.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8.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坚持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实事求是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20 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是
A.“三民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B.反帝反封的斗争势不可挡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科技人才
C.产学研相结合
D.科学管理
12.在党的八大上,提出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陈云
C.刘少奇
D.朱德
13.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1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
A.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C.当时我国领导人对经济理论不熟悉
D.当时计划经济的缺陷没有暴露出来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B.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同心同德
B.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同舟共济、鱼水之情
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同心同德、唇齿相依
17.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教育
B.发展科技
C.发展军备
D.发展劳务输出
18.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的国家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叶剑英
19.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
A.针锋相对
B.独立自主
C.积极防御
D.先发制人
2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A.中国农民的先锋队
B.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和中华名族的先锋队
D.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先锋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未选、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2009年1 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徐光宪
C.王忠诚
D.刘东生
22.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A.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在工作作风上体现了集中与民主的统一
2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D.宗教和少数民族问题
24.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
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25.我国对农业社会书义改造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抽肥补瘦
D.国家帮助
26.思想政治工作是
A.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C.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D.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27.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D.依法治国的工具是国家武装力量
28.民主、自由、人权是
A.人类的普遍追求
B.历史范畴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D.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29.台湾问题是
A.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留下的问题
B.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留下来的问题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在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
D.蓝领工人变成了白领工人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兼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3.简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原因。
34.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5.简述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依据。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36.论述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利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 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
一一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级,无不携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 月10日
[材料三]“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一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
请结合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 分)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2 分)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5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A 4、B 5、C 6、C 7、C 8、A 9、C 10、D 11、B 12、B 13、B 14、A 15、B 16、B 17、A 18、A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BC
22、ABC
23、ABC
24、ABCD
25、ABD
26、ABC
27、ABC
28、ABCD
29、BC
30、ABC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1.正确。(1 分)
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祸和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3 分)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3 分)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1 分)
32.错误。(1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颐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分)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3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 分)
33.(1)当今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晶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3 分)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再告诉我们,关起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4分)
3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1分)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告发展不能像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那样靠对外侵略和掠夺,而只能选打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和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及和平的民族。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2 分)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势不可阻挡的历史湖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2 分)
3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2 分)
(2)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 分)
(3)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3分)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3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间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3 分)
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农村。(2 分)
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第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第二,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第四,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第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6分)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3分)
37.(1)上述材料说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文化建设。(2 分)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2 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4 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堅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堅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第五,堅持一手抓繁荣,-手抓管理。(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