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的)
1.根据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其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语言B.劳动
C.社会分工D.人的自觉意识
2.一般认为,“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
A.《老子·德经》B.《论语·学而》
c.《孟子·尽心上》D:(庄子:天道》
3.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赫尔巴特
4.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遗传素质B.生理机能
C.大脑结构D.神经系统
5.教育活动对文化要素所进行的取舍、调整和再组合,体现了教育的
A.传递文化功能B.保存文化功能
C.改造文化功能D.创造文化功能
6.我国的师范教育始于
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清朝本规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施行于
A.1990年B.1995年
C.2000年D.2005年
8.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机智。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示范性
C.创造性D.情境性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下列条文中,属于教师职业权利范畴的是
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0.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是
A.儿童中心课程论B.学问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D.经验中心课程论
11.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计划B.教学天纲
C.教学计划D.教学要旨
1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科研工作
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13.“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是儿童认识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这种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属于
A.特殊认识说B.双边活动说
C.认识一实践说D.认识一发展说
14.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率先倡导的教学模式是
A.掌握学习B.发现学习
C.程序教学D.范例教学
15.教学活动中,通过必要的提示以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提问方法是
A.诱导法B.变换法
C.暗示法D.追问法
1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17.用以衡量测量结果与测量所要达到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程度的教学测量指标是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18.某一章节学完后,教师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达标情况。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阶段性评价D.预测性评价
19.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实施道德教育,这种方式被称为
A.全面主义方式B.德目主义方式
C.形式主义方式D.实质主义方式
20.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之间的关系是
A.发展与教育的关系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心智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关系D.社会活动与心智活动的关系
21.西方德育实践中,以培植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德育模式是
A.社会学习模式B.社会行动模式
C.体谅模式D.价值澄清模式
22.教育方针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培养目标
C.教育理论依据D.教育政策
23.针对学校特点、通过分析学校各种因素进行课程编制的模式是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
C.课程探究模式D.情境模式
24.在下列教学模式中,旨在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的是
A.自学一指导模式B.情境一陶治模式·
C.示范一模仿模式D.引导一发现模式
25.教学目标由三个层次构成,除了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两个层次之外,还包括
A.单元教学日标B.阶段教学目标
C.认知目标D.情感目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的教育
27.教师资格
28.学科课程
29.教学设计
30.榜样示范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教师的社会地位由哪几个主要方面构成?
3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33.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有哪几个层次?
34.德育的个体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其教育要求。
37.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五、案例分析(本题15分)
38.初二的时候,雅婷在学习方面表现得很不错,经常受到班主任王老师的表扬。可是,升入初三后不久,王老师发现雅婷经常和一个男生在一起,便严厉地批评她不该谈男朋友,还为此给雅烤的妈妈打电话。此后,妈妈就和王老师一起,对维婷展开了“轮番攻势”,还天天像侦探拟地跟踪她。本来没什么事,让妈妈和王老师这么一搅和,雅烤索性不好好学习了,成绩很快一落千丈。雅婷恨恨地说,她之所以选择“堕落”,就是为了让妈妈和王老师为他们的错误付出代价!请对王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评价,并从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提出建议。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B2、C3、D4、A5、C6、D7、B8、C9、C10、A
11、B12、A13、D、14、B15、A16、C17、B18、A19、B20、A
21、C22、A23、D24、B25、A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3分)
27.是公民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1分)公民符合这些条件并经国家行政部门认可,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教师任职资格。(2分)
2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1分)从各学科中选择合适的知识,组成有特定内容、学习时数、学习期限和各自逻辑系统的不同科目。(2分))
29.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1分)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1分)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分)
30.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1)专业地位;(1分)(2)经济地位;(1分)(3)政治地位;(1分)(4)职业声望。(2分)
3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分)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33.(1)制定课程计划:(1分)(2)编写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2分)(3)编写教材。(2分)
34.(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方向;(2分)(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1分)(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1分)(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1分)
35.(1)授受基本知识;(1分)(2)形成基本技能;(1分(3).发展基本能力;(2分)(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2分)具体表现为:
(1)不同个体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1分)
(2)不同个体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1分)
(3)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1分)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行之有效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3分)具体要求是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2分)
37.基本含义是: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其能力,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要使其增长才干。(3分)
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前提,发展能力又制约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3分)
应用要求是:
(1)既要注重“双基”教学,又要注重能力培养;(2分)
(2)明确各门学科发展能力的侧重点;(1分)
(3)提倡启发式教学。(1分)
(只答要点,未联系实际展开论述,酌情扣2-3分)
五、案例分析(共15分)
38、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本米十分自然,即使诱发“早恋”,也是一种正常现象。(2分)王老师的这种做法,虽然是从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但由于对雅婷的情况缺乏真正、全面的了解,因此没有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王老师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存在不足,这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显然是错误的。(3分)
班主任王老师面对雅婷的此种情形,比较恰当的做法应该是:
(1)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事实,并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雅婷与男同学之间的交往。同时,通过小组学习、课外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密切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3分)
(2)留意雅婷在学习、生活诸方面的变化,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基于雅婷对老师的信任,与她保持正常的联系和沟通。(2分)
(3)运用说理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多种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沟通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某些教育话题,“不经意地”涉及初中生的异性交往问题,让雅好表达自己对这类话题的看法。师以亲和的态度观察雅垮的神态、举止,同时从同学情谊、互帮互助的角度,肯定、鼓励同学之间的交往。(3分)
(4)做好各种教育力量的你得工作,龙成教育合方。班主任要与雅好妈妈、其他科任教师保持联系,互相配合,并针对雅好的进步和不足,提出教育建议。(2分)
(未结合案例本身进行分析,雨情扣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