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木讷/笑纳 鄙夷/裨益 勉强/兵强马壮
B.古筝/挣扎 炽热/窒息 咀嚼/细嚼慢咽
C.撩拨/燎原 鏖战/山坳 薄荷/荷枪实弹
D.鱼鳔/剽窃 谗言/婵娟 宁可/息事宁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狼藉 耽误 史无前例 避人耳目
B.缀学 盘踞 搜肠刮肚 身心交瘁
C.荒诞 筹款 不可明状 叹为观止
D.风华 缅怀 无与伦比 长吁短叹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真高兴海堤这么坚固,”他对自己说:“这片美丽的土地不会受到海水的破坏。”
B.经理让秘书把开会的文件准备好,并打听客户乘坐的列车什么时候到站?以便提前做好接站工作。
C.我现在还能想象出她的音容笑貌——身材适中,皮肤白皙,黑黑的眼睛总含着笑意,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的。
D.按照中医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在异常情况下,风又是一种致病的因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金晖团队十天十夜建成的火神山医院,见证了“中国速度”和着这一奇迹的中国力量。
②生活越来越好,城市的灯光 ,路边的站牌也一个赛一个光鲜,可我仍旧想念村口最老气的那个地方。
③他按照朱自清的指点,开始摸索治学的门径,先是积累资料,摘抄各种典籍,著 书立说。
A.支持 琳琅满目 继而
B.支撑 琳琅满目 因而
C.支持 五彩斑斓 因而
D.支撑 五彩斑斓 继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齐国首都临淄城户数超过了 4 万,人口 20 多万,里巷纵横,市肆林立,商贾游人往来其间,一派飞黄腾达的景象。
B.在洋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在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他们终于痛苦地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图存的必要性。
C.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广大建设者顽强拼搏,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程砚秋戏路宽广,艺术精湛,他幽咽婉转、跌宕起伏、节奏多变的唱腔创造了“无腔不程”的京剧音乐奇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发展本市经济,要大力实施“东融西联”战略,全面融入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B.居住环境包括外部大环境、社区小环境和居室内部环境,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
C.以产业升级为契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级技工在产业工人中的比重,有助于为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D.肥胖儿童更容易在成年后体重超标,体重超标又会增加罹患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而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糖分摄入过量导致的。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凑热闹的仪式多了,无用的社交圈子多了,难道不是对人生的消耗吗?
—运用反问修辞,强烈地表达了对喧嚣浮躁的生活方式的批评。
B.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云海衬底。妙极!妙极了!
——运用反复修辞,连用两个“妙极”,强化了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C.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运用排比修辞,强调了“读书”的作用,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D.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面对寒风冷雨,樱花也能舒展笑脸。
运用比喻修辞,以花喻人,赋予樱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樱花坚强乐观的品质。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也许因曾反抗天帝的统治而被丑化,也许因同自然的较量而惨败收场。
②但这些叛逆的背后,无不是不屈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③实际上,中国式神仙中不乏性情刚烈、爱憎分明之辈。
④一直以来,民众对中国式神明形成的印象多为祥和安乐、超然世外。
⑤如今看来,这些叛逆显得格外高贵。
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④③②⑤①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9~11 题。
①人类记录历史、研究和评论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与它对应的个人层面的心理活动是记忆。记忆,就是个人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过程。记录历史并研究历史,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体记录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或群体的生活经历的过程。本质上这是一样的心理活动,但是也有区别,个人的人生记忆都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事件不是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个人对这些事情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而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却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②记忆中总难免有遗忘和错误,个人的记忆是如此,群体的记忆也是一样,因此,历史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必定多多少少有遗漏或扭曲。其实严格地说,绝对的“真实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去看一个事件的时候,本身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所看到的这个事件本身就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我们的群体记忆力比较好的话,我们的历史记忆还是大致上可以接近真实的。只是可惜,我们的记忆总是不可能那么好。
③历史记忆出错,有时候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这个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结果。大多数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需要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告诉一个历史记载者,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我们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历史记录者在记录的时候,出错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我们去看《史记》,其中有些对历史人物生活的具体记载。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其实很难保证。举个例子说,《史记》记载说韩信派使者向刘邦提要求,想当“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刘邦对韩信很不满,觉得这个家伙趁自己需要他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作为要挟,是很可恶的,于是对着韩信的使者破口大骂。张良急忙偷偷踢一下刘邦的腿,刘邦恍然大悟,想到这个时候不能和韩信翻脸,于是马上转口说:“当什么假齐王,当就当真齐王。”这个故事固然十分生动,但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发生过这个事情,那么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只有刘邦和张良两个人,是谁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的?这个事情是怎么传到司马迁这里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是很不可靠的,我们常常会很自然地用想象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④历史记载者是有自己的情感爱憎的。正如我们个人的记忆一样,爱憎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心理学家都知道,我们会更容易记住自己喜欢的人的优点,记住我们讨厌的人的缺点。这样的倾向当然会导致我们个人记忆以及历史记载的歪曲,甚至使我们记住一些也许并未有的事情。
⑤历史记载者还有可能有意作假。如果皇帝自己做了很坏的事情,他不会愿意让这个坏记录流传千古,因此,很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影响历史记载。鲁迅提出过一个假说,一个王朝如果比较长,历史记载中它的皇帝大多都比较好。相反一个王朝如果是短命的,历史记载中就会把它的皇帝写得比较坏。
(节选自朱建军《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个人的人生记忆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并非如此,二者本质不同。
B.人类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历史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C.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同一事件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D.如果历史记载者有意作假,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鲁迅假说中提到的那种现象。
10,关于文中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的历史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表明,历史记忆出错有时候是历史事件记载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结果。
B.刘邦、张良可能没把经历的细节告诉历史记载者,历史记忆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
C.司马迁在对刘邦、张良的故事进行记录的时候,有可能是依靠想象来填补空白。
D.这段历史记载之所以不能保证其可靠性,是因为它追求叙述的生动性。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论述了历史记忆的无意出错,对“有意作假”的论述则相对简略。
B.文章在论述历史记忆会无意出错时,运用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文章②段把个人记忆与群体记忆进行类比,论述了“真实历史”与记忆力的关系。
D.文章在论述时层层深入,其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司马季主论卜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遵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闷①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选自刘基《郁离子·天道篇》)
【注】①闷:指堵塞,不通达。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拜访
B.久蛰者思启 毒虫叮咬
C.靡屈不伸 无
D.则君侯已喻之矣 明白
13,下列语句,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3分)
A.愿先生卒教之
B.天道何亲
C.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
D.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季主认为,东陵侯已经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没有必要占卜。
B.司马季主通过对人与天道之间关系的分析,否定了鬼神的存在。
C.司马季主通过今昔对比,说明了事物本身是发展变化的。
D.本文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世事变化更替、盛衰循环相生的道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窃有疑,愿受教焉。(4分)
(2)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4分)
四、本大题 1 小题,共 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6 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散乱的样子。
16.(1)诗中的“山雨”有什么特点?(3分)
(2)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联中诗人的心情。(5分)
五、本大题1 小题,共6分。
17,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每空1分)(6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吞长江, ,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4)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本大题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18~20 题。
榕树的美髯
秦牧
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
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貼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
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抵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
(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成为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早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
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总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选自《秦牧全集》,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榕树能作为南方树木的首选代表,是因为榕树洋溢着亚热带情调,具有独特风格。
B.一把把在风中飘拂的气根形似老人的胡须,使榕树看起来像植物界的“美髯公”。
C.“鸟的天堂”中的榕树林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已找不出母本,是独木成林的代表。
D.哪怕种子落在悬崖峭壁,榕树也能用根从石缝中的泥土里收集营养,顽强生存。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抓住榕树的气根展开描述,突出了榕树独特的状貌和性质。
B.文章使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C.文中插入孟加拉榕树的材料,是为了突出榕树的分布广泛。
D.末段中作者以老榕树的口吻对小孩的告诫,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榕树的敬爱。
20.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请结合全文回答。(5分)
七、本大题 3 小题,共 75 分。
21.一位路人要从解放东路的粮油大厦到湖光茶艺山庄去,但不知怎么走,向你求助。请你根据下图,告诉他到达湖光茶艺山庄的路线。
要求:语言连贯、得体。(7分)
22.某校学生会拟举办第二届“青春杯”校园歌手大赛,请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简明、得体。(8分)
(1)比赛要求:各班推荐一名学生参赛,参赛歌曲由古典诗词改编。
(2)比赛时间和地点:××××年××月××日(周六)20:00,学校艺术馆。
(3)活动目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女排在 2019 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十一连胜夺冠,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献上了一份厚礼,女排精神再次受到追捧。主教练郎平曾说:“我当主教练对自己的要求是,首先要把女排精神传承下去,女排精神就是团队精神,大家永不放弃的精神。”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 8 小题。
1.【答案】A
【解析】A项,“木讷(nè)/笑纳(nà);鄙(bī)夷/裨(bì)益;勉强(qiāng)/兵强(qiáng)马壮”。
2.【答案】D
【解析】A 项,“耽误”应为耽误;B项,“缀学”应为辍学;C 项,“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
3.【答案】C
【解析】A项,“他对自己说”的后面应该用逗号;B项,“什么时候到站”后面应该用逗号,这里不是疑问句;D项,“风、寒、暑、湿、燥、火”应该放在书名号里面。
4.【答案】D
【解析】“支持”常用于鼓励;“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用于形容书籍或工艺品;“先是……
继而……”表示先后顺序,“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由此可得出D选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A项,“飞黄腾达”形容官职,地位升得很快,不符合语境;B项,“风雨飘摇”,意为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符合语境;C项,“翻天覆地”用于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符合语境;D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符合语境。
6.【答案】B
【解析】A项,缺少句子成分,可在句末加上“的速度”;C项,“推动”搭配“发展”和“比重”,比重搭配不当,应在“和”字后加上提升;D项,两种修改方法:①将“导致的”删去;②“而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糖分摄入过量导致的”改为“而儿童肥胖是由糖分摄入过量导致的”。
7.【答案】D
【解析】D 项,并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8.【答案】C
【解析】④句总起,开门见山,点出语段的关键人物是“神明”。②句为转折。⑤句为语段总结。
二、本大题 3 小题。
9.【答案】A
【解析】A项,错误,从①段可得,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有区别;B项,正确,原文可得:记忆中总难免有遗忘和错误,个人的记忆是如此,群体的记忆也是一样,因此,历史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必定多多少少有遗漏或扭曲;C项,正确,原文可得:其实严格地说,绝对的“真实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去看一个事件的时候,本身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所看到的这个事件本身就不尽相同;D 项,正确,可从文章⑤段中得到答案。
10.【答案】D
【解析】D 项,“不能保证其可靠性”与“追求叙述的生动性”无必然关系。
11.【答案】D
【解析】文章中并没有出现“解决问题”的环节,故 D 项错误。
三、本大题 4 小题。
12.【答案】B
【解析】“蛰”在此处为“久居不出门”的意思。
13.【答案】B
【解析】宾语前置的判断方法:①宾语必须是代词;②必须是否定句或疑问句。
14.【答案】B
【解析】文中没有否定鬼神的存在。
15.【答案】(1)翻译:我私下有怀疑,希望得到你的指教。(仆:谦辞,指自己,此处指东陵侯)
(2)人是比物更有灵气的,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却去相信物所显现的征兆呢?(“……也”为判断句)
四、本大题 1 小题。
16.【答案】(1)山雨的三个特点: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来迅疾、雨中的瓜豆离披是一奇;而雨后的万瀑映日是又一奇。
(2)全诗紧紧围绕“山雨”的题意,颈联写雨中之景,看到雨中村边瓜豆蔓藤散乱纷披,作狼狈状,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观望雨中景色,浑忘沾湿之苦。一个“也”字,从物我同情中得到几分慰藉,而一个“任”字则表现出雨中人的从容与泰然。尾联写雨后之景,山雨虽然停了,但雨水化成无数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涧,又作“万瀑齐飞”的壮丽景观。全诗用笔细腻,景象逼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本大题 1 小题。
17.【答案】(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衡远山 浩浩汤汤
(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六、本大题 3 小题。
18.【答案】A
【解析】A项,错误,原文“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由此可得,榕树作为南方树木的首选代表,是因为它与南方居民生活联系密切。
19.【答案】C
【解析】C项,错误,由文中第③段可得出,举例孟加拉榕树林是为了证明“独木可成林”的观点,并非
“榕树分布广泛”。
20.【答案】①老榕树的形态像智慧、慈祥、稳重而饱经沧桑的老人;②老榕树就像无私的老人、长辈,滋养、保护后代的健康成长,给予后辈“独木可成林”的力量;③老榕树树龄高,如同老人一般,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巨变,是历中的见证者。
【解析】由文中最后一段可提炼出三重意思。
七、本大题 3 小题。
21.【答案】
示例:
您好,您現在位于解放东路的粮油大厦,您可以先往前走到第一个路口,右转进南京大道,沿着南京大道直走,过两个红绿灯,在第二个红绿灯右转进民主路,沿民主路走 500 米,向右转,再走 300米就可以到达湖光茶艺山庄。
22.【答案】
示例:
通知
全体同学: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会将举行第二届“青春杯”校回歌手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1.比赛要求:每班推荐一名学生参赛,参赛歌曲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成。
2.比赛时间、地点:××××年××月××日(周六)20:00,校艺术馆。
3.报名时间: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4日。
4.报名地点;校学生会办公室。
特此通知
xx 学校学生会
××××年××月××日
23.【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