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规矩/沮丧 缜密/瞋目 横贯/横征暴敛
B.溺爱/昵称 挑剔/警惕 强健/强词夺理
C.逮捕/怠工 舟揖/编辑 寒舍/退避三舍
D.契约/崎岖 凋敞/弊病 载重/载歌载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聒噪 精僻 百废俱兴 功亏一箦
B.酗酒 蝉联 重蹈覆辙 因陋就简
C.飙车 遴选 待价而估 含沙射影
D.陨落 拘谨 剑拔弩张 白璧微暇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白开水是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B.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可能获得的效益。
C.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高铁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D.去年九月,全校卫生工作会议就明确地提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工作总方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笑论》一书中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得,生动的举止变得机械。
②对乱收费的现象,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种现象。
③某个域外国家的这种做法无助于解决问题,会引发新的国际争端。
A.刻板 禁止 不单/而且
B.刻板 制止 不但/而且
C.呆板 制止 不但/反而
D.呆板 禁止 不单/反而
5.下列句子中,加点勺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演员们在这台话剧中的表演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
B.评委们经过反复的评头论足,终于选出了“桃李杯校园歌曲大赛”的十佳歌手。
C.这次选举,他本来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
D.这类文章往往要言不烦,疏密有致,能以机智的语言驱散迷雾,启人深思。
6.不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也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提供优质的化肥给农民。
B.去年暑假,我和几位同学去了一趟江西革命老区,慰问了一些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C.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使人们不得不对公远前5世纪中国所达到的文明高度进行全新的评价和考量。
D.我国已有多个城市陆续发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以上海、天津和台北等沿海城市特别严重。
7.下面各句中,都运用了“借代”修辞于法的一组句子是()
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⑤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⑦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⑤⑥⑦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是恰当的一项是()
① 大多数传统的藏民住宅外观较朴素,石料和木门窗的天然色彩就是装饰。
② 居住在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的藏族百姓,习惯用当地的石料建造自己的住房。
③ 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如今藏民按传统形式建造的住宅,都进行了装饰。④藏族乡村的住房多的两层或三层,完全用石料砌造外墙和内墙,术梁做楼板和屋頂,梁上用密集的棱木和树枝铺垫,并在上面铺土层穷实。
⑤ 门窗上头绘制彩色的门头与窗头,四周用黑色或白色画出梯形的门套、窗套,在粗矿的石料墙体上显得十分醒目。
A.②④①③⑤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④②①⑤③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 题。
也谈“眼见为实”
喻佑斌
①我们常说“眼见为实”,我们通常相信亲眼看到的,而且也相信根据所见做出的判断。但心理学家揭示了正常人都有种错觉,如两条平行线,放在有辐射线条的背景中就变得弯曲了。而魔术师凭借特殊的技巧给我们表演种“不可能”的戏法,如他让金属汤匙在手上显得像面团一样柔软,轻松地就把它弄弯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但我们依照所见做出的判断却都偏离了实际。
②两条平行线在有辐射线条的背景中之所以会变得“弯曲”了,是因为辐射线条给了我们一个类似透视的背景,它干扰了视觉对平行性质的判断:魔术师能够轻松地貌把金属汤匙弄弯给我们看,而我们把汤匙变弯的原因解释为它变软了。魔术师没有违背物理学原理,汤匙没有,眼睛也没有,但我们添加的对“眼见”的有趣解释违背了物理学。平行线变弯与魔术表演恰巧说明了人不仅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机能的限制,而且受到主观意识限制。人的意识不是白纸,其中积淀着自己的经历、知识背景、情感等等“前见”。这些“前见”不仅会影响人的观察,而且会左右人对所见进行的解释。如果这些“前见”是“正向的”,即有利于认识客观的对象,那么
“前见”就会在认识中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前见”是偏见,就会对人的观察和解释产生负面的作用,这时眼见和对眼见的解释就不一定为实。以一朵玫瑰为例,当我们对玫瑰花进行描述时,会把情感带进判断中。喜欢玫瑰的人会说“多么香的玫瑰”,不喜欢玫瑰的人可能会讲
“玫瑰花上有刺”。不论哪种情况,人的情感都溢于言表。
③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人无法摆脱“前见”的影响,即使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如此。常识中
“眼见”的“不实”之处,在科学中有时是可以剔除的。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科学中没有“眼见而不实”的情况。光学史上,在对光电效应的观察中,微粒派”看到了”光是微粒,但在对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等現象的观察中仍然坚持光是“微粒”,这就“不实”了。相应地,波动派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中依然坚持看到的光是“波”,这同样也是“不实”的。“科学事实”
其实不是绝对中立的,在科学上,一般是理论“先行”(观察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问题”
先行《先有假设,再有实验),所以在科学的观察记录中总是抹不掉“先行”的理论或问题的
“阴影”。这也正是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家虽然“观察到“一些新“科学发现”,却并没有把它们当作新科学发现的根本原因。
④既然视觉会有偏差,成见会给“眼见”染上颜色,原有理论会渗透进科学观察,情感会影响判断,亲眼所见也会偏离事实就不难理解了。那么,“眼见之实”却又何在?消除造成错觉的背景,就能还原错觉中的“真实”;亲眼所见的魔术表演并非不实,但我们做出的奇妙解释是不实的;我们看到的刺和花都是真实的,但喜爱和恐惧都是对加的;科学家观察到的现象都是真实的,但做出的解释却并不一定总是真实的。因此,唯有解放思想、消除成见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眼见为实。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观察事物时,特定背景的存在,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
B.“前见”的存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C.在科学上,理论先行有时候干扰了科学家的新发现。
D.即使眼见的是真实的,但对眼见的解释有时不一定是真实的。
10.根据文意,下列事例能体现“眼见为实”的一项是(
A.我们看到两条平行线在有辐射线条的背景中变弯了。
B.魔术师在表演时,观众看到金属汤匙变软了,然后变弯了。
C.微粒派在康普顿效应的观察中,认为看到的光是“微粒”。
D.波动派在光电效应的观察中,认为看到的光是“波”。
11,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生理机能的限制和主观意识的限制两方面解释了“眼见而不实”的原因。
B.③段用科学观察中的“眼见而不实”的亭例,从反面论证了“前见“对人的影响。
C.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按”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论证严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
“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①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梁②。”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③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袂糟③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⑤,而战自十也。今予为将,士卒并分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秦黍梁,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予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①获:豆类。②刍秦:家畜委聚:精粮。③湧酒:美酒。④模精:干粮。⑤嗌:咽喉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归问其母 问候
B.子发破秦而归 击溃
C.非其术也 方法
D.子发于是谢其母 感谢
13.对下列语句中相关文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人请于王”,是被动句。
B.“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刍豢黍梁”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C.“子非吾子也”,是判断句。
D.“然后内之”,省略了主语“其母”。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说明事理。
B.文章主要通过对话来塑造子发母亲的形象。
C.子发虽然带兵打了胜战,却没有和士兵同甘共苦。
D.子发得胜回家,母亲不仅不迎接他,反而派人责备他。
1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缺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
四、本大题 1 小题,8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6 题。
霜
[宋]欧阳修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心折败荷倾。奈寒惟有东篱菊,金蕊繁开晓更清。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6.(1)两首诗所写的菊花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2)在写菊花时,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五、本大题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3 题给分)
(1)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3)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周敦颐《爱莲说》)
(4)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本大题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0小题。
山羊和绵羊
李 娟
不知为何,我小的时候一直以为山羊就是公羊,绵羊是母羊。后来才知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山羊是很能爬山的羊,“所以才叫山羊”嘛。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但山羊还嫌不够似的,
整天一没事就当着人的面爬高下低,蹦来跳去,唯恐别人忘记了。
最可恶的是,越是大家正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它们就跳得越欢。每天傍晚赶羊入栏时,明明没它们的事(在我家,山羊不用入栏的),也非要挤在羊群里一起进去。进去后,再以最轻松的姿势得意洋洋地飞跃出圈墙——分明是跳给绵羊们看的,意思是:“看,我能这样!“然后再当着大家的面,嗖地跳回栏里:“看,还能这样!”
于是,就那么来来去去跳个没完,如履平地。看得绵羊们面面相觑,纳闷不已。有些小绵羊也学着它的样子拼命使劲耸着身子往上蹦,但怎么可能跳得出去呢?它们一定死活想不明白,
“同样是羊,为什么它能做到,我就不行?”
由于山羊严重扰乱了羊群的秩序,愤怒的斯马胡力①就扔一块石头准确地砸中它的脖子。它一溜烟闪老远,然后大呼小叫个没完,并率领一部分绵羊往山上跑去,更是为大家忙里添乱。山羊们不但表演欲强烈,而且好奇心旺盛。它们常常站在毡房门口朝里长时间张望。要是你不理会它的话,它会一边凄视着你,一边把一只蹄子伸进门槛。若再不阻止,它们更是得寸进尺,笔直地走进来东唤西唤。
绵羊只需挨一次打,就晓得毡房及四周的围栏是不能靠近的。而山羊呢?对它们可不是打几次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打不着。往往是,你的手还没抬起来,它们就蹦跶到对面山上了。山羊灵敏得令人吃惊。假如你想收拾一只山羊,刚刚闪动这祥的念头,它就能立刻接收讯息,拉开防卫的架势和神情。如果反之,就算你和它在小道上迎面紧擦而过,它也不躲不避,悠悠然然。
山羊真的和绵羊太不一样了!绵羊总是愿意遵从人的安排,每当转移到陌生的牧场,只要入两次圈,第三天就完全接受了新的安排。而山羊呢,恐怕一百年也不行。它们一个比一个有主见。干起坏事来,又被具煽动力,并且往往身先士卒,处处为绵羊作出表率。
从高处展望移动的羊群,通过整个大致的走势就可分辨出山羊和绵羊来。绵羊是耐心有序的,身子和脑袋都冲着一个方向前行,使整个队伍充满力量和秩序。而山羊东蹿蹿,西跳跳,不着调地爬高下低,在队伍中切割出乱七八糟的线条。害得绵羊莫名箕妙,不晓得到底跟着谁走才好。
山羊大约也知道自己比绵羊聪明(要不怎么要杂技的羊都是山羊而没有绵羊?),便很有些瞧不起绵羊的样子。但绵羊们却无比信任它们,就算尾随到天涯海角也无怨无尤。大约是绵羊也承认了自己不如山羊这一点吧?所以每次行进的路上,领头的都是山羊。
不过也幸亏有山羊,在转场的牧道上,在那些危险而陡峭的路面上,在一道又一道拦路的激流中,在悬崖边、吊桥……正是有了胆大自信的山羊们的率领,绵羊们才敢低着头一串一串沉默地通过。
还有我们高大成严的头山羊,它脖子下系着铃铛,声音清脆神秘当羊群移动在广漠的群山之中,这铃声是最具安抚力的召唤。而当一只雪白的山羊独自站在悬崖上时,那情景,像神明的降临一样让人突然心意深沉,泪水涌动……因此,山羊似乎又是暗藏启示的。它无论出现在哪里,都像是站在山野最神秘的入口处一样。它神情闪烁,欲言又止。它一定早就得知了什么,它一定远在我们认识它之前,就已认识我们了。只有它看出了我们的孤独。
(选自《羊道一深山夏牧场》,有改动)
[注]①斯马胡力:教人名。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傍晚羊群人栏时,山羊的好动、调皮给牧人增加了很多麻烦。
B.山羊能敏捷地感知到人的意图,并作出反应,所以说山羊善解人意。
C.转移到陌生牧场后,绵羊总是比山羊更愿意接受牧人的安排。
D.在转场途中,胆大自信的山羊,领着信任它们的绵羊走过各种危险的道路。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作者小时候对山羊和绵羊的误解开篇,增添了趣味,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B.文章多处运用拟人手法,人格化的山羊和绵羊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文章多次把山羊和绵羊进行对比,生动而富有层次地描述出两者的不同特性。
D.作者通过对两种羊真实而生动的描述,完整、客观地还原了一段游牧生活的记忆。
20,为什么头山羊脖子下的铃铛声是最有安抚力的召唤?请阅读最后一段,并结合全文回答。(5分)
七、本题 3 小题,共 75 分
21.你计划假期跟朋友外出游玩7 天(下周一至周日)想拜托邻居赵奶奶照看家里的花草。
请你说一段话,向赵奶奶表明意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7 分)
22,天使卫校学生会将在校礼堂放映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时间为×年×月10日晚上8点至11点,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一则海报。要求格式完备,内容完整,语言得体。(8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捏面人,做糖人,雕刻,剪纸,传统手艺人挣钱不多,在这充满诱惑的世界上,他们依然在坚守,唯恐这门手艺失传,尽管生活清苦,但是他们却说,“手艺传到我这里不能断”“我也想过转行。但是舍不得这种文化和历史的味道。“我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我的心就跟它连在一起了”。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 B
6. C
7.A
8. A
9. B
10.С
11.C
12.D
13.A
14.【答案】B
【解析】没有夹叙夹议。
15.【答案】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
四、本大题 1 小题。
16.【答案】(1)都具有凌霜盛开、高洁不屈、傲骨超脱的品质。
(2)《霜》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芭蕉和荷花在经历一夜的风霜之后,衰败和凋零的景象衬托出菊花独立傲立在秋霜中、开得更加繁盛的形象,突出了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题画菊》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象征自己忠于放国绝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菊花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切合,暗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诗人的高洁情怀。
五、本大题 1 小题。
17.【答案】(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六、本大题 3 小题。
18.【答案】B
【解析】山羊能敏捷地感知到人的意图,并做出反应,说明山羊反应灵敏。
19.【答案】D
【解析】作者对于两种羊的对比和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山羊的特性和品质,与游牧生活毫无关系。
20.【答案】山羊的敏捷机智、勇敢活泼的特性给了绵羊们无比的信任感。在羊群中,山羊就像一个领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其他羊可以毫无保留地顺从于它,山羊的合群性给了羊群强大的安全感,所以只要听到铃声,羊群就有了安抚和后盾。
七、本大题 3 小题。
21.【答案】
示例:
赵奶奶,您好!有件事要麻烦您,我跟我的朋友约好下周一至周日外出旅游七日。这期间,您能帮忙照看我家的花草吗?谢谢您!
22.【答案】
示例:
“影讯”海报
正值新中国 70 华诞之际,为了让同学们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将安排《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放映。
时间:xx××年××月10日20;00—23:00.
地点:学校大礼堂。
希望全体同学前来观赏。
天使卫校学生会
×年×× 月 6日
23.【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