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A.柯尔伯格

B.麦克费尔

C.皮亚杰

D.班杜拉

2.学生最主要的权力是【  】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运用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巩固知识

4.促进系统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是【  】

A.激励机制

B.淘汰机制

C.协作机制

D.竞争机制

5.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手段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6.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  】

A.防卫型气氛

B.消极的气氛

C.抵制型气氛

D.支持型气氛

7.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  】

A.课程结构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必修课

B.奖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的评价,其形式有赞许、表扬和【  】

A.记过

B.惩罚

C.奖赏

D.警告

9.古代教育是以使用青铜器、铁器和——为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  】

A.陶器

B.手工工具

C.现代化技术

D.玉器

10.是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  】

A.谈话法

B.参观点

C.演示法

D.讨论法

11.“直接教学”又称做【  】

A.概念形成策略

B.发展性教学策略

C.行为练习策略

D.认知发展策略

12.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A.独特的创造性

B.科学性和艺术性

C.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D.极强的功利性

13.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

A.花盆效应

B.同伴影响

C.期待效应

D.教学成效

1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传播文化

B.人口功能

C.培养人才

D.生产功能

15.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C.教学的教育性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16.教师的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D.教育立法的规定

17.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B.动作技能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

A.定向,分解,熟练,定位

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

C.定向,分解,熟练

D.分解,定位,熟练

19.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A.教育影响

B.教育功能

C.教育目的

D.教育属性

20.教师的能力结构除了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外,还有【  】

A.操纵学生的能力

B.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C.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

D.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在当代出现了哪几种课程形式?【  】

A.融合课程

B.相关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E.活动课程

22.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教育好的方面的有【  】

A.教育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B.提倡班级授课制

C.注重传播系统的科学知识

D.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E.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23.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

A.课程目标

B.课时分配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D.学科设置

E.学科顺序

24.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教室常规

C.建立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

D.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E.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25.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  】

A.劳动任务复杂

B.劳动对象复杂

C.综合运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D.体力劳动过度

E.瞒力劳动讨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教育学

27.教育问题

2B.教育情境

29.师生关系

30.教学设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3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34.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35.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37.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D】[解析]教育家班杜拉创立了社会模仿模式。

2.【C】[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力。

3.【B】[解析]领会知识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

4.【A】[解析]激励机制是促进系统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

5.【D】[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内容。

6.【D】[解析]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

7.【A】[解析]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我国学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大致上是由工具类学科、知识类学科和技艺类学科组成的。

8.【C】[解析]略

9.【B】[解析]古代教育是以使用青铜器、铁器和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教育。

10.【A】[解析]谈话法,亦称“回答法”、“提问法”。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

11.【C】[解析]略

12.【D】[解析]略

13.【D】[解析]微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同伴影响、花盆效应和教师的期待效应。

14.【C】[解析]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

15.【D】[解析]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16.【B】[解析]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17.【B】[解析]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以代替学科作为课程的基础。

18.【B】[解析]一般来讲,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定位和熟练四个阶段。

19.【A】[解析]略

20.【B】[J辞析]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解析]略

22.【A、B、C、D】[解析]略

23.【8、C、D、E】[解析]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4•【A、B、C、D、E】[解析]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建立教室常规。

25.【A、B、C】[解析]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首先是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其次,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从其任务上来看,也是复杂的。最后,教师的劳动是综合运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过程,这也是其劳动复杂的一个原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7.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一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28.教育情境: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29.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组织关系以及相互产生的非正式关系。

30.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3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3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34.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答:(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5.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

(5)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量以及评价。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答:(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2)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教学和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37.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答:道德品德形成的过程: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在道德教育上,应当使品德的这些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道德认识。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评价的能力发展:从他律到自律一从客观效果到内在动机一从他人到自我—从片面到全面。

(2)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了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4)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