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以概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两个词是【  】

A.“培养”和“推动”

B.“制约”和“促进”

C.“影响”和“干预”

D.“共性”和“个性”

2.“教育的效应”是指【  】

A.教育的投入与产出

B.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C.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D.学校培养了多少人

3.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  】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5.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  】

A.榜样

B.理解

C.创造

D.促进

6.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这是因为教师具备【  】

A.教师的“教员”角色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7.初中阶段,一般称为【  】

A.学龄前期

B.学龄初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B.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

A.学习

B.人际交往

C.升学

D.参加社会实践

9.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是指【  】

A.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定势作用

B.儿童有主观能动性

C.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统一的

D.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大

10.校风的中心是【  】

A.学风和教风

B.班风

C.教师形象

D.领导形象

11.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召开家长会

B.传递书信

C.打电话

D.给家长寄送校刊

12.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

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B.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13.“运球上篮”是属于【  】

A.智力技能

B.动作技能

C.抽象技能

D.形象技能

1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维果茨基

15.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6.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过程

C.教学原则

D.教学目标

17.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  】

A.教学思想问题

B.教学计划问题

C.了解学情问题

D.反馈控制问题

18.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A.审美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素质教育

19.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0.青少年品德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

A.慎独

B.立志

C.自我批评

D.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  】

A.素质教育必须整体化

B.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C.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具有

D.涉及家庭、学校与社会及学生个人等综合影响因素

E.学校升学率高

22.家庭的教育功能包括【  】

A.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B.教导基本社会规范

C.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方面发挥影响

D.培养与定位儿童的社会角色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E.个人性格形成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2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C.课本或教材

D.课堂教学

E.教案

24.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

A.作业

B.辅导

C.讲座

D.补课

E.参观

25.人格教育的方法包括【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B.人格优化

C.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D.训导

E.表扬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教学组织形式

27.教育

28.学科课程

29.教学方法

30.道德意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32.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7分)

33.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7分)

3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刚刚泛读完课文,我发现后排的女生尹洋在偷偷地写什么。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这一笑不打紧,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着:“老师,念出来!”我瞟了一眼尹洋。这是一个很秀丽可人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的。只见她埋着头,脸涨得通红,多半已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难堪了。我转过头来望着全班同学,他们都安静下来齐刷刷的望着,十四五岁,真是好奇的年龄,尤其是传纸条这样敏感的话题。“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轰的一片笑声!当然也不怎么相信的,但谁都没有再追问。

这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只有尹洋显得不太专心,先是不停地摆弄那支刚刚用来写纸条的钢笔,后来又在写写划划,但我没有打扰她。下课后,尹洋追了出来,塞给我一个小纸条,什么也没说就跑开了。展开纸条后,几行端端正正的字出现在眼前——“黄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学生:尹洋。”

问题:结合案例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良好师生关系应当如何建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C】3.【A】4.【B】5.【D】6.【C】7.【C】

8.【A】9.【A】10.【A】11.【A】12.【D】13.【B】14.【D】

15.【D】16.【C】17.【A】18.【D】19.【A】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22.【A、B、C、D、E】23.【A、B、C】24.【A、B、C、E】25.【A、B、C】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14分,共20分)

2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7.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8.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29.校风: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

30.学科课程:亦称为“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答:(1)陶冶功能。隐性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育美功能。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

(3)益智功能。隐性课程通过情感影响智力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的求真务实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健体功能。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备有助于学生健全体魄。

32.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答:(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33.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教室常规。

34.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的基本要求。

答:(1)系统传授式。是指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

(2)专题讨论式。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学法专题讲座。

(3)学科渗透式。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科渗透学习方法。

(4)学习诊断式。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

(5)经验交流式。学生之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35.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答:(1)整体性。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和期限。

2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0。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1.答: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其次,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现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最后,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2.答:(1)服务功能。

(2)教育功能。

(3)宣传功能。

(4)经济功能。

(5)协调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7分)

33.答:(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7分)

34.答:良好的学生群体,可以为教与学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形成良好品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课堂学习管理,要建立和形成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同伴关系,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好这种关系,应有以下几项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流。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