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2.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卢梭

B.洛克

C.克伯屈

D.斯普朗格

3.美国掀起“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是在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4.在后现代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特性是 【 】

A.丰富性

B.循环性

C.关联性

D.严密性

5.对学生盼失范行为有多种理论解释,雷克里斯的解释是 【 】

A.“差异交往说”

B.“亚文化群理论”

C.“控制缺乏说”

D.“手段一目标说”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7.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依据是 【 】

A.作用的对象

B.作用的方向

C.作用的呈现形式

D.作用的目的

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禄

B.勒图尔诺

C.布鲁纳

D.巴普洛夫

9.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 【 】

A.家庭

B.职业组织

C.社区

D.学校

10.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1.特别重视强化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 】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

C.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

D.情感教学理论和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12.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 【 】

A.班主任

B.学生干部

C.校长

D.全体教师

1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布拉梅尔德

B.杜威

C.泰勒

D.多尔

14.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陡评价

D.正式评价

15.当代学校教育的任务及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要求教育必须 【 】

A.教人“求真”、“向善”

B.教人“学会生存”

C.实现文化的创新

D.促进经济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整体性

D.不均衡性

E.个别差异性

17.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包括 【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管理功能

D.评价功能

E.执行功能

18.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 【 】

A.现代教学理论

B.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教学的实际需要

D.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E.教师的教学经验

19.对教育功能进行划分的角度可以从 【 】

A.作用的对象

B.作用的方向

C.作用的呈现形式

D.作用的前提

E.多维度的复合

20.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表现水平或标准

D.情境或条件

E.教学时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形成性评价

2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23.个体社会化

24.义务教育

25.课程标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

27.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的具体表现。

28.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29.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30.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结合班级管理的内容,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

32.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参案考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解析] 略

2.【D】[解析]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3.【D】[解析] 略

4.【D】[解析] 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严密性是“4R”中最重要的,它的作用在于使改变了的课程避免滑入“不能控制的相对主义”以及情感上的唯我主义的怪圈。

5.【C】[解析] “控制缺乏说”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他认为,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社会控制对个人的效用,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6.【B】[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 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7.【C】[解析]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8.【A】[解析] 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D】[解析]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专门机构,负有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职责,因此,教师的言行、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为重要依据。

10.【C】[解析]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B】[解析] 略

12.【A】[解析] 班主任受学校和校长的委托,担任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3.【D】[解析] 略

14.【C】[解析] 略

15.【B】[解析] 个体谋生的需要,要求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在当代,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还是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A、B、C、D、E】[解析]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一般规律是: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17.【A、B、D】[解析] 略

18.【A、B、C、D、E】[解析] 略

19.【A、B、C、E】[解析] 略

20.【A、B、C、D】[解析] 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 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2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是指行为失范者的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相背离,力图诋毁或改变教育主导观念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

23.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的过程。

24.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5.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

答:(1)教育者。

(2)学习者。

(3)教育影响。

27.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的具体表现。

答:(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28.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29.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答: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

(1)专业理想的建立。形成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2)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

(3)专业能力的发展。其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

(4)专业自我的形成。其是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30.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答:(1)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它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在于它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把每一门学科看成是与其他学科互不关联的实体。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②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③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④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结合班级管理的内容,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

答:所谓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班级管理主要包括:

(1)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有:①班级组织的设计。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班级组织目标,首先必须对班级的发展进行设计,班级据此开展活动,而学生正是通过班级中多样性的实践活动而得到发展。班级组织设计要依据教育方针的要求还要按照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来设计。

②指导班级建设,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组织的设计者,而且是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者。班级组织在目标达成中,深受班主任指导风格和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说,班级管理中有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的班主任。这三种类型的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有着很大差异。

③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