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形态阶段的是(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大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称为(  )

A.认知方式

B.认知过程

C.认知风格

D.学习策略

5.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着(  )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反比关系

D.正比关系

6.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7.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称为(  )

A.程序教学

B.发现学习

C.指导教学

D.掌握学习

8.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

A.榜样学习

B.理论学习

C.社会实践

D.职业实践

9.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  )

A.终身性

B.习惯性

C.多变性

D.稳定性

10.《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11.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特别保护是(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2.课堂教学的主导语言是(  )

A.独自语言

B.朗读语言

C.对话语言

D.书面语言

13.调查问卷和考试试卷的区别主要是(  )

A.问题的形式不同

B.答题的方法不同

C.监考宽严的不同

D.答卷处理的方式不同

14.人一生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在所有激励中真正有效的是(  )

A.教师激励

B.目标激励

C.环境激励

D.自我激励

15.让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担当某种临时负责人对其进行转化,这是利用(  )

A.期望效应

B.角色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6.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以讲授为主

B.教师从头讲到尾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D.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

17.在中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讨论法

18.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

A.愉快教学法

B.成功教学法

C.尝试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9.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环境

20.采用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 (  )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A.对象具有观念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内容具有复杂性

D.方式具有多样性

E.结构具有简缩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  )

A.功能的多样性

B.要求的多重性

C.影响的广泛性

D.行为的典范性

E.对象的灵活性

4.无权解释包括(  )

A.学术解释

B.行政解释

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

E.个人解释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信息输出技能的是(  )

A.讲授的技能

B.检查学习效果的技能

C.体态表达的技能

D.研究学生的技能

E.课堂观察的技能

6.教学进度计划中每章节的教学时间应该包括()

A.讲课时间

B.实验时间

C.作业时间

D.复习检测时间

E.预习时间

7.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加强调发展人的(  )

A.组织性

B.主体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E.稳定性

8.班级常规管理需建立反馈系统,采取的反馈方式有(  )

A.个别讨论反馈

B.班干部反馈

C.班集体反馈

D.家长反馈

E.各任课教师反馈

9.下列方法中,体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特点的方法主要有()

A.讲授法

B.问答法

C.参观法

D.发现法

E.问题解决法

10.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有(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研究法

E.经验总结法三、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亚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

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

4.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柯尔伯格创立的。(  )

5.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般教育学原理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6.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经验之间。(  )

7.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

8.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和要求。(  )

9.为人师表首先是言传,其次才是身教。(  )

10.在教育活动中要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  )

11.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  )

12.实物和标本是最真实的教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用实物和标本进行演示,达成直观的效果要优于教具。(  )

13.良好的教学技能只有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形成。(  )

14.中学团小组的成立,要经上级团组织批准。(  )

15.德育应充分地让学生认识社会的真善美而尽量回避假恶丑。(  )

16.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

17.教学方法一旦形成之后,不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变化。(  )

18.发现法就是让学生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

19.尝试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尝试练习。(  )

20.按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3.怎样合理地进行复习?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5.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

6.德育手段创新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l6分)

1.小王在大学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任教于某市一重点中学。刚上班,他总觉得自己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方法先进,吃老本足够了,备不备课都无所谓前两学年还勉强适应教学要求,可是后来发现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越来越吃力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于是整天苦闷彷徨,垂头丧气。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王的想法和做法进行分析。

2.王海现在是某县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次跳级,比一般学生提前两年毕业,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今年初,其父母因意外交通事故被撞成重伤,需要在家长期休养。其弟尚年幼,无人照顾,责任田也无人耕种,且家中经济比较拮据。因此,父母做出决定.暂不让王海继续上高中,让他留在家中照顾父母和弟弟.并耕种责任田。等家境好转后,再继续上学。学校见其成绩优异,执意不肯让其弃学回家。对其父母声称:王海虽拿到初中毕业证,但只接受了7年义务教育,未达到国家法定的9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如果让其中断学习.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学校担不起这个责任。因此,学校要求其父母克服暂时困难,继续让王海上学。

请问: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六、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

1.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论述布鲁巴奇的反思性教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 × 1分)

1.C 2.A 3.B 4.B 5.B 6.D 7.C 8.D 9.B10.D 11.D 12.A 13.D 14.D 15.B 16.D

17.B18.C19.C20.A

二、多项选择题(10×2分)

1.ACD 2.ABE 3.ABCD 4.ACE 5.AC 6.ABD 7.BCD 8.ABCD 9.BCD 10.ABCDE

三、判断题(20×1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 17.×18.×19.√ 20.×

四、简答题(6×6分)

1.【答案要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1)引起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运用知识。

2.【答案要点】(1)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2)贯彻要求: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3.【答案要点】合理地进行复习就是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法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4.【答案要点】(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5.【答案要点】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而言,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体态语言只包括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其特点是:辅助性、习惯性、真实性、可塑性。

6.【答案要点】(1)重视德育的“享用”功能。(2)开放德育的边界。(3)强化德育的活动性和实践性。(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善德育工作效果。(5)学科融入品德教育。

五、案例分析题(2x8分)

1.【答案要点】(1)小王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2)小王违背了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这两个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3)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教师爱岗敬业。

2.【答案要点】根据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王海因成绩优异,提前取得初中毕业证,达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业水平,应当视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王海因家庭原因暂时退学应属正当。学校做法是错误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为有特殊天赋的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地政府和学校应采取适当措施解决王海的家庭困难,使其重返学校学习。

六、论述题(2×13+12分)

1.【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研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2.【答案要点】(I)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3.【答案要点】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

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