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题.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

A. 主动性 

B. 活动 

C. 兴趣 

D. 创造力 

正确答案:D 

  解析: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第2题. 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l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

A. 1827年 

B. 1803年 

C. 1837年

D. 1823年 

正确答案:C 

  解析: l837年福禄贝尔创立第一所幼儿园,他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第3题. 正确地理解幼儿的发展应该是( )

A. 幼儿的生长变化过程 

B. 幼儿生理成熟度变化 

C. 幼儿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

D. 幼儿心理成熟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 幼儿的发展指的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 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并且相互作用。 

第4题.两三岁以后的幼儿,常常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产生怕蛇、怕黑的情绪,这些都是和( )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A. 记忆 

B. 想象 

C. 感知 

D. 自我意识 

正确答案:B 

  解析:两三岁以后的幼JL,常常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产生怕蛇、怕黑的情绪,这些都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第5题.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 )

A. 购买大型玩具 

B. 安装塑胶地板

C. 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D. 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正确答案:C 

  解析: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幼儿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合格的物质环境。 

第6题. 3—5岁幼儿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说明( )

A. 幼儿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 

B. 幼儿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 ,

C. 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D. 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

正确答案:A 

  解析: 略。 

第7题. 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特征。 

A. 直观行动性 

B. 自我中心性 

C. 具体性

D. 形象性 

正确答案:C 

  解析: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 

第8题. ( )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 

A. 科学 

B. 艺术 

C. 文学 

D. 健康 

正确答案:B 

  解析: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9题. 幼儿教育的实质就是( )

A. 综合教育 

B. 启蒙教育 

C. 独立性教育 

D. 适宜性教育 

正确答案:B 

解析: 幼儿教育是一种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启蒙教育。

第10题. 进人3岁以后,幼儿( )

A. 个性萌芽 

B. 个性尚未发生 

C. 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D. 个性的独特性迅速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 进入3岁以后,幼儿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的独立性发展更早,在2至3岁时就已经表现的很明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1题.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解析: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第2题.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重点。 

  解析:对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是: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使幼儿可有效地进行学习;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与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感到安全、自信、快乐;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等方面。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

第1题.试述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贡献。 

  解析:(I)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的特点包括: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幼儿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幼儿设置的,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有极大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了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四、案例分析题(共40分)

第1题.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解析:(1)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问的教育坡度:调整观念;体制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相互靠拢。 

第2题.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试分析材料中的感知觉规律。

  解析: 幼儿期,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最后,这位教师实际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五、活动设计题(30分)

第1题.请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份以“辨别图形”为主题的活动教案,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解析:摸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 

2.用触觉感知圆形、方形的特征。 

3.辨别图形,学说词语“圆的”“方的”。 

(二)活动准备 

1.圆形、方形若干;圆形、方形卡片若干。 

2.圆形、方形纸盘若干(平面的),方手帕一块。 

3.摸箱或摸袋,里面装有若干方形块、圆形块。 

(三)活动过程 

1.辨认圆形和方形。出示圆盘子和方手绢,比较圆的和方的不一样。再出示圆形卡片和方形卡片,辨别圆盘子与哪个图形相像,方手绢和哪个图形相像,学说“圆的”“方的”。 

2.出示摸箱(或摸袋)。这是摸箱,里面有许多方饼干和圆饼干(圆形块、方形块的)。幼儿每次取一个图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个图形块,告诉大家是什么饼干。或根据教师的指示摸图形块,如“摸一个方饼干”。 

3.分组活动。(通过图形配对、分饼干等活动进行分组活动)

(三)活动建议 

1.把摸箱游戏材料放到数学角,吸引幼儿来玩摸箱游戏。 

2.玩“喂饼干”游戏,在数学角摆放立体动物头,动物的口型有的是圆形(如猫的嘴),有的是方形(如熊的嘴),将动物头放在幼儿够得到的地方。 

3.在生活中找找像圆形的物品,找找像方形的物品,找到了,贴上这种图形的标记。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