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题. 教师在创设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 )

A. 指导者、引导者 

B. 控制者 

C. 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D.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 

正确答案:D 

  解析: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2题. ( )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幼儿园文化

B. 幼儿园环境 

C. 幼儿园师资 

D. 幼儿园课程 

正确答案:A 

  解析: 幼儿园文化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幼儿园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必然导致幼儿园整体文化氛围的低级、粗俗,使幼儿园环境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是高雅、健康的文化氛围,那么带给幼儿的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教师和幼儿都能在其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第3题.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方面的适应能力。 

A. 主动性 

B. 独立性 

C. 人际交往

D. 规则意识 

正确答案:C 

  解析: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 

第4题. 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A. 自我意识 

B. 个性特征 

C. 能力倾向 

D. 个性倾向 

正确答案:A 

  解析: 个性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就是自我意识。幼儿的自我意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幼儿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其个性的成熟。

第5题. 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是因为( )

A. 幼儿独处时感到恐惧 

B. 幼儿有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C. 幼儿害怕成人不要他 

D. 幼儿离不开成人

正确答案:B 

  解析: 幼儿喜欢被成人重视,不理睬幼儿,是对他行为的一种忽视,属于一种惩罚手段。 

第6题.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 )为主的制度。

A. 其他教师评价

B. 园长评价

C. 家长评价

D. 教师自评

正确答案:D 

解析: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第7题.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几年内,脑重量增加近4倍,( )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A. 5 

B. 6 

C. 7 

D. 8

正确答案:C 

  解析: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几年内,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第8题. 通过控制和改变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A. 测验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调查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略。 

第9题. 社区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应面向社区内的( )

A. 幼儿 

B. 青少年 

C. 成人 

D. 全体成员 

正确答案:D 

  解析: 略。 

第10题. 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的幼儿。 

A. 抑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胆汁质 

正确答案:A 

  解析: 疑虑、孤僻是抑郁质幼儿的特点,题干所述是针对这类幼儿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1题.幼儿的活动中如何克服幼儿的不良情绪?

解析:(1)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4)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称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产生。

第2题. 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幼儿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解析: (1)多动症,即幼儿多动综合征,又名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类以注意缺陷为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幼儿行为问题。 

(2)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有: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活动量过大;会有性急或冲动行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协调性差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

第1题.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活动时,如何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要求? 

  解析:(1)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和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如自由游戏等)。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El活动发挥一致、连贯、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2)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无论是幼儿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 

(3)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每种活动不是分别、孤立地对幼儿发挥影响的。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共40分)

第1题.某幼儿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 

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解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 进化的源泉。”上述材料中,该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幼儿的“不着边际’’的回答和想法,常常令教师头疼,他们极力扭转幼儿的“歪心思”,殊不知他们对幼儿的“扭转’’正是在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 它能启发幼儿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必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生思维,就像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新颖的、“不着边际”的答案给予中肯的评价,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加以科学处理,这样才会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 

第2题.洋快餐以其时尚、美味、快捷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儿童和青少年特别青睐洋快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洋快餐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洋快餐的制作方式以烤炸为主,脂肪含量很高,大大超过人体一天所需的脂肪量。能量过剩会导致超重和肥胖。超重、肥胖的少年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还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学前儿童膳食的配制应符合哪些原则。 

  解析:配制幼儿的膳食应坚持以下原则: 

(1)营养全面丰富、膳食结构合理。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应做到品种多样。保证营养素种类齐全,营养素的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的同时避免营养失调。 

(2)适合幼儿的消化能力。食物配制应以幼儿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为依据,尽量做到碎、细、软、烂,l~2岁以泥或碎末为宜,2—3岁以细丝、小丁、小片为主,3~4岁可逐渐过渡到大块、整食。同时避免油腻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3)食物应色香味全面。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食欲,促进肌体消化吸收。良好的进餐环境、愉快的情绪都有利于增强儿童的食欲。 

(4)讲究饮食卫生,严防食物中毒。为学前儿童选择食物,应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选择的食物要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的要求,要选购营养价值较高、新鲜的食物,保证食物未受到有毒微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严防食物中毒。 

五、活动设计题(30分)

第1题.

围绕“玩水”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解析:玩水游戏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并在运水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四大箱水,四个大盆,幼儿每人一个箩筐。 

2.幼儿操作材料:盆、桶、瓶、针管、薄膜纸、塑料袋、盒,有洞的盆瓶桶,没盖没底的矿泉水瓶,白纸、塑料膜、有小洞的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橡皮泥。 

辅助材料:皮筋、各种大小的瓶盖、橡皮泥、塑料纸、透明胶、剪刀、毛线、泡沫、布等。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 

(1)导入活动,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小朋友们玩一玩,试一试他们能不能装水不漏出来,把可以装水的放在这边,不能装水的放在那边,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呀?

幼:不挤在一起、卷袖子、尽量不把水洒在外面等等。 

(幼儿分散尝试每一种材料是否能装水并分类)

(2)集体验证,发现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2.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教师指导 

(1)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这边的桶、盆不能装水呢?

幼:(你一言我一语)桶上有洞,会漏;塑料袋是破的,水都漏出来了…… 

师: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呢?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说不定他们可以帮你的忙呢!大家多试几种材料,多想几种办法,看看哪个办法行得通,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放在自己的箩筐里,一会儿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互相合作,教师可给予指导帮助 

A拿着小箩筐:“这个洞太多了,怎么办呢?咦,我拿塑料纸垫在里面试试看呢!’’8小朋友拿着没盖没底的塑料瓶到处找合适的盖子;C拿透明胶带在补桶上的洞;D找E帮忙拿着塑料袋用皮筋扎上面的小洞:等等。 

(3)请幼儿展示改装成功的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大家想了很多的办法让漏水的工具也可以装水了,那你愿意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介绍给大家吗?(由于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要介绍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

F说:“漏斗下面漏水我拿T堵住不漏水了,还可以用胶带贴、用纸包……’’G高高举起子里的瓶子:“看!这个没有底没有盖的瓶用塑料纸包底,再用皮筋绑住也不漏水了。”H说:“有洞的盒子可以用泡沫贴住洞口……”他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得意地展示着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 

3.用自己改装的工具做运水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1)提出要求,讨论要注意的事情“刚才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让这些漏水的工具也能装水了,那我们用这些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把水运到那边的盆里好吗?大家要注意可以互相帮忙、水尽量不要漏在外面。” 

(2)幼儿自由结伴做运水游戏。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