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题. 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 )原则。 

A. 一致性 

B. 全面性 

C. 目的性 

D. 可比性 

正确答案:B 

  解析: 略。 

第2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

A. 0~1.5岁 

B. 3~1岁 

C. 1~12岁 

D. 12~18岁 

正确答案:B 

  解析: 略。 

第3题. 从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本质来看,幼儿园与家庭是( )关系。 

A. 教育 

B. 平行 

C. 伙伴 

D. 服务 

正确答案:B 

  解析: 从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本质来看,教师和家长在互动中均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在互动中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他们不仅需要工作之间的互动,还需要情感之间的互动、朋友之间的互动,只有进行多重角色互动,才能进行有效的家园互动。

第4题. 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A. 创造性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正确答案:A 

  解析: 略。

第5题.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理论 

B. 建构主义理论 

C.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D. 成熟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B 

  解析: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等;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幼儿到一定年龄,就会做相应的事情。 

第6题. 社会要求与(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 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 教育机构 

C. 政府 

D. 父母 

正确答案:A 

  解析: 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社会要求。

第7题. 给小班幼儿投放一式多份的成品玩具材料,给大班幼儿投放丰富的半成品材料,教师贯彻的环境原则是( )

A. 适宜性原则 

B. 开放性原则 

C. 经济性原则

D. 幼儿参与性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 略。 

第8题. 幼儿游戏时,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 )

A. 站在旁边观望 

B. 做幼儿游戏的伙伴 

C. 抓紧时间备课 

D. 与其他老师交谈 

正确答案:B 

  解析: 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情节献计人和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但教师做得更多的应该是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做幼儿游戏的伙伴。

第9题. 重一点的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不少于( )分钟。 

A. 20 

B. 30 

C. 40 

D. 50

正确答案:B 

  解析: 重一点的烫伤用水冲30分钟左右,因为这样可以把创面的热量随水流带走以免加深创伤。 

第10题. 幼儿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 

A. 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 

B. 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C. 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 

D. 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正确答案:A 

  解析: 幼儿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1题.简述幼儿教师控制环境的主要环节。 

  解析:(1)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2)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3)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 

(4)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第2题. 简述幼儿评价反思的方法。 

  解析: (1)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以此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此外,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进行叙事研究,分享自己的教学感受。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

第1题.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解析:皮亚杰心理学不但为思维心理学提供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而且在教育实践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了解幼儿智力、思维的结构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从而采取适当措施来促进幼儿智力 和道德行为能力的发展。首先皮亚杰把教师视为知识的“促进器”,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激励幼儿;其次教育必须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工作;再次教育不但要使幼儿掌握知识,更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广泛采用实验室、手工房、虚拟现实以及多媒体、超媒体等教育 

技术。在幼儿集体工作、学习的时候,进行同学互教活动。通过这些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四、案例分析题(共40分)

第1题.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次,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拖车。”这时,她又忽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她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解析:(1)兰兰的绘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 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②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第2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 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跺一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自己回答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老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解析: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小班(3—4岁)突出的性格特点。他们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第一,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模仿与其能力发展易受暗示密切相关。幼儿的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第二,利用模仿进行教育,可以获得良好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第三,老师坚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 

五、活动设计题(30分)

第1题.秋天到来了,某幼儿园的幼儿们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有了明显的感知。在一次收集落叶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经意地发现了草地上蹦跳的蚱蜢,个个惊喜万分,情不自禁捉起小蚱蜢,“这是什么虫子,它会飞吗?”“咦,怎么有的小蚱蜢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幼儿对小蚱蜢有着不同的疑惑。这一幕被该幼儿园园长看到 了.邀请您来设计一个课程。 从孩子对蚱蜢的兴趣出发,开展“小蚱蜢逛农田’’活动,旨在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并充分利用该园现有的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等体育器械为幼儿创设一个“小蚱蜢种粮”的自然场景,以及“小蚱蜢吃粮”活动。 

  解析:小蚱蜢吃粮 

(一)活动目标 

1.在小蚱蜢“种粮”和“吃粮”的过程中,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秋虫蚱蜢。 

2.在活动中感受互相合作的快乐,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等体育器械,幼儿身上贴好黄或绿记号。 

(三)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教师扮演蚱蜢妈妈,幼儿扮演小蚱蜢,跟着妈妈做运动。 

师:秋天到啦,蚱蜢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出做运动吧。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模仿操“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2.小蚱蜢种粮 

(1)介绍游戏规则。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农田,有四条种粮路线,每条路线都由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组合而成。幼儿分为四组,每组5人,每人手中有种粮所需要的不同工具。每组第一个幼儿出发,越过障碍物去取一颗粮食种子,返回将种子.交给第二个幼儿,第二个幼儿再前往负责种下种子(放入筐内),种下后返回。以此类推,第三个幼儿负责浇水,第四个幼儿负责施肥,第五个幼儿负责收粮。在规定时间内,收获粮食最多的一队获胜。 

(2)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幼儿出汗情况;并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舅往直前。 

师:他们为什么收获的粮食最多呢?(引导幼儿发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3)再次比赛。 

3.小蚱蜢吃粮 

师:粮食种好啦,跟着妈妈一起去农田里吃粮食吧。 

(1)介绍游戏规则 

师:这里就是农田啦,绿色两块、黄色两块,绿色的是菜地,黄色的是水稻,有三根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分割开来,要想吃到最美味的粮食,就要跳过最高的皮筋。在吃的过程中,如果听到“青蛙”来了的信号时,就要立即躲避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农田中(幼儿身上已贴好黄或绿记号),等“青蛙,,走了再继续吃粮。被“青蛙”抓到的小蚱蜢要停止一轮比赛。 

(2)游戏2—3次 

4.放松运动 

引导幼儿坐在“草地上”一起随音乐做腿部放松动作。

师:蚱蜢宝宝们,吃饱了吗?跟妈妈一起到草丛里去休息一会吧。

师:其实秋天还有许多昆虫呢,下次我们一起邀请它们来开一个秋虫运动会吧。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