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

A. 道德情感不深 B. 道德意志不强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自律不够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

A.1982年 B. 1986年

C. 2000年 D. 2006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11、儿童道德是从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佛洛伊德

1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 )。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

A. 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5、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6、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 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17、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 教案 C. 教参 D.教科书

18、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

A. 陶冶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9、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 绝对评价 B. 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差异评价

20、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C

Part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个体差异

D.个人努力

答案:B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故选B

2.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D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C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

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1、幼儿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

A.1、2、3、4

B.1、2、3、5

C.1、2、4、5

D.2、3、5、4

答案:B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故选B。

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答案:A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BCD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生活化针对的是家庭教育。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答案:C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题干中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说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的研究,说的是观察法。

7.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A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夜盲症主要缺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营养素或胡萝卜素提取物,鱼类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预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种角膜炎。

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span style='border-bottom:1px dashed #e53b29;color:#e53b29;cursor:pointer' title='点击学习' class='wxkwords'>知识与能力</span>》真题答案解读(名师版)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这种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

A.注重分数 B.注重起伏

C.注重分配 D.注重转移

答案:B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A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思维的间接性说的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本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研究推理。题干本身便是此意。故选A。

10.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独立型

B.依存性

C.整体型

D.系列型

答案:A

【名师解析-答案】:场独立的人具有独立性,有主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选A。

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斯纳金

C.班杜拉

D.桑代克

答案:C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提到动机过程的时候,提到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概念。

12.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答案:B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小英建立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的恐惧,但是分辨不出水是要给她打针的,认为所有穿白大褂的都会给他打针,就把恐惧泛化到所有穿白大褂的人身上。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略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D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A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另外,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还有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14.荀子在《劝学篇》中描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循环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A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荀子的这句话表明学生要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能有所成就。这符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故选A。

15.在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C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题干表述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属于一种计算的技能。区别于知识性目标,如果表述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属于知识性目标。

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答案:C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说按照学科的逻辑线索展开,属于纵向的组织方式。而横向组织打破了学科的知识界限,按学生发展阶段和需要为依据来组织的。

17.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

A.题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答案:A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题干的关键词是统一要求,选择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BC是一个概念,故排除。

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答案:B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题干强调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获取知识,所以选择实验法,故选B,演示法强调老师示范学生观察。

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C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为以后的教学作为依据,是诊断性评价。

20.根据《基础教育课理论》,我国小学现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改革并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答案:A

【名师解析-名师答案】:题干强调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即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故选A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