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 促进人的发展

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 生物起源说

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钱学森历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答案:A 叙事型

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答案:A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B 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授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查找传染源

7.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B 教育年鉴

8.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ZAN。这种情感属于(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C 理智感

9.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现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答案:A 勤奋感

10.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最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具体运算阶段

1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答案:A稳定外在不可控

12.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D合理情绪疗法

13.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答案:B论语

14.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创造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势利导原则

答案:B因材施教

15.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答案:B课程标准

16.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

A.层次性

B.等量性

C.等价性

D.主次性

答案:C等价性

17.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案:B 广域课程

18.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习进步奖”。这种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个体内差异评价

19.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行为称为( )。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虚拟课堂

D.翻转课堂

答案:D 翻转课堂

20.“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课。”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释题导入

D.故事导入

答案:A 设疑导入

一、单选题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期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有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17.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访论法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 )。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线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参考答案:D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史为师

参考答案:A

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六三三学制”

参考答案:A

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参考答案:B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参考答案:C

6、在发生火突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是( )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C

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参考答案D

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

D.主题活动

参考答案D

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参考答案A

10、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撰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A

11、芳芳学习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1.D

12、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

A.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D.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12.B

13、明确出教学就是明“把一切事物教绘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13.C

14、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与囯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 )

A.平等性

B.层次性

C.辅助性

D.从属性

14.A

15、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 )

A.社会学的要求

B.政治学的要求

C.生态学的要求

D.卫生学的要求

15.D

16、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田学生很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 )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开放课堂

D.翻转课堂

16.C

17、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17.B

18、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诗》,领略了红军长征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授课的导入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18.B

19、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

A.款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內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款学方法最优化

19.C

20、小明数学考试经常得不到高分,但数学老师从小明较好的计算能力、图形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分析,认为小明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力。这种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差异性评价

20.答案:C

2018年上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 )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关

D.因材施教

正确答案: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正确答案:A.公共性

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正确答案:C.顺序性

4、小学德育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正确答案: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正确答案:B.民主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A.沟通与合作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正确答案:A.肥皂水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正确答案: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C.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正确答案:B.复述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正确答案:B.共情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正确答案:B.启发性原则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正确答案:A.实验法

15、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答案: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确答案: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正确答案: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谈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正确答案:A.特朗普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正确答案:C.社会、儿童与学科

20、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正确答案:B.校本课程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