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二、选择题
1.以智慧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将儿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是( )。
A.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达维多夫
D.施太伦
2.根据我国的儿童发展标准,幼儿期的年龄段是( )。
A.出生到一个月
B.1岁以内
C.1~3岁
D.3~6岁
3.儿童发展学正式成为科学就是从1882年普莱尔( )的出版算起。
A.《一个婴儿的传略》
B.《儿童心理》
C.《儿童与世界》
D.《发展心理学概论》
4.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访谈、测量、试验,以探究儿童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的是( )。
A.横向设计
B.纵向设计
C.交叉设计
D.跨文化研究设计
5.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察个体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量法
B.实验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三、填空题
1.儿童发展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发展可分为生理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希腊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最早进行儿童心理研究的是__________ 。
四、简答题
1.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有哪些?
2.儿童发展科学的演变具有的特征。
3.儿童发展研究的新趋向。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二、选择题
1.A 2.D 3.B 4.A 5.B
三、填空题
1.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
2.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
3.身体成长时期、爱好至上时期、理智至上时期
4.陈鹤琴
四、简答题
1.答: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2)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相对稳定,同时又可以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既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的年龄特征,也不存在一个绝对不变的年龄特征,也就是说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3)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
2.答:
(1)研究日益系统、规范,最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和试验法;
(2)儿童发展研究的范围在扩展;
(3)儿童发展各领域的研究越来精细化;
(4)儿童发展理论由学派纷争走向发展理论的微型化;
(5)儿童发展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方法论趋向整合。
3.答:
(1)儿童发展研究多层次、多领域的整合趋向;
(2)儿童发展研究理论形态的两极趋向;
(3)儿童发展研究方法论的统整趋向;
(4)儿童发展研究的时间转向;
(5)儿童发展研究的文化转向。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
2.唐氏综合症
3.胎教
4.突触
二、选择题
1.生命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
B.DNA
C.染色体
D.神经
2.最典型的代谢性缺陷遗传疾病是( )。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酸尿症
C.性染色体疾病
D.特纳氏综合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 )。
A.大脑发育
B.胚胎发育
C.产前发育
D.身体发育
三、填空题
1.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童具有的显著身体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2.个体产前的发育过程按其发展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产前发育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娩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3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
2.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组成的,其中DNA在染色
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唐氏综合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染色体变异导致的疾病,又称为先天愚型、伸舌样 白痴,它的发病率为1/800。
3.胎教:就是通过调整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 定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 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有传递信息和 分析整合的作用。
二、选择题
1.A 2.B 3.D
三、填空题
1.斜视、身材矮小粗壮、面部扁平、伸舌、杏眼、手掌上有一条极少见的皱沟
2.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3.药物、疾病、辐射、营养、年龄、情绪及状态
4.宫颈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
5.感官经验的统合、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基因的因素 四、简答题
1.答:
(1)从上到下,又称为上下规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3)由粗到细或是由大到小,先学会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渐渐学会手的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4)由整体到分化,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以后才逐渐 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5)从无意到有意,先出现无意动作后出现有意动作,动作发展的方向受心理意识的 支配。
2.答:
(1)影响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①基因的因素。行为动作产生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而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以及最终形成的生理生化性能和行为功能都受基因的调控。 ③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动作的发展,大部分的运动肌肉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如果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成熟度不够,将直接影响肌肉的发展,而使得动作表现较为迟缓。
③感官经验的统合。通过感觉系统,将感觉信息送达到大脑做统合、分析,然后再发出指令使运动系统做出反应,即所谓的感官经验的统合。
(2)影响动作发展的非生物学因素:
物质生活环境、养育观念、动作任务等。如:气候、文化、家庭。
一、名词解释
1.暗适应
2.明适应
3.视敏度
4.深度知觉
5.注意的稳定性
6.注意的分配能力
7.注意的转移能力
8.注意的广度
二、选择题
1.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是( )。
A.触觉
B.嗅觉
C.味觉
D.痛觉
三、填空题
1.注意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
2.教师判断幼儿注意是否集中的重要线索有哪些?
3.注意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4.影响儿童注意发展的因素。
5.影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6.列出大致判断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几个方面。
7.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原则。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暗适应:是指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是指从低亮度环境到高亮度环境眼睛大约1分钟才能适应的过程。
3.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4.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6.注意的分配能力:指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
7.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8.注意的广度:即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
二、选择题
1.A
三、填空题
1.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集中性与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广度。
四、简答题
1.答: (1)刺激婴儿全身皮肤感官与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联系,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
(2)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
(3)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 (4)促进消化,增加体重。
2.答:
儿童注意集中与否是有外部表现的,幼儿的外部表现比较明显,是教师判断幼儿是否集中注意的重要线索,这些线索有: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3.答: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维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
(2)注意对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有功能性意义,注意使幼儿吸收、接纳大量的感知材料,积累经验。
4.答:
注意的发展与儿童自身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儿童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是很难集中注意向。同时,营养过量和营养缺乏都可能导致儿童身体不健康而阻碍其注意力的发展。
5.答:
(1)注意的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
(2)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的方式; (3)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鼓励幼儿参与; (4)保持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
(5)注意对象、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都不利于注意的集中; (6)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儿童的分心。
6.答:
(1)注意力不集中;
(2)注意力短暂;(3)活动过多;(4)情绪不良或社会适应不良。
7.答:
(1)刺激丰富化原则;
(2)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3)形式立体化原则;
(4)空间渗透式原则。良好的注意能力是学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