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实验,提升归纳总结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公式。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男孩滑雪,踩在滑雪板上的小男孩不会陷下去,但是直接踩在雪地上的小男孩陷进去。人对雪地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作用效果却是不同的,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那么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 压强

  (1)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中图片,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小小的蚊子虽然对皮肤压力不大,但口器尖锐,因而轻易刺穿皮肤;骆驼虽然重,但脚掌面积大,因而不会陷入沙中。进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①确定实验思路

  师问:探究一个因素和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应该用什么什么方法?

  生答: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确定实验器材:改变压力的大小砝码受力面积桌子(正放,反放)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

  ③实验步骤:实验1 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2 在小桌面上放一个重物,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3 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重物,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5)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由实验1,2对比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由实验2,3对比得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教师提问: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的情况下该如何比较他们的作用效果呢?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速度定义方法(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引出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比较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的大小。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代表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帕斯卡(Pa)。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生活中有许多利用压强地方,比如把图钉按进墙里,就要增大图钉尖端对墙的压强。多媒体出示的拖拉机和菜刀的图片。

  (1)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中哪些需要增大压强,哪些需要减小压强?

  (2)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要根据压强的公式进行分析。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环节三:巩固练习

  例题:计算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观察生活中指甲刀,斧头等工具,思考如何改变压强大小的。

 

  四、板书设计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